火锅季 痛风急
降温后,火锅店的生意大好。不管是干冷的北方,还是湿乎乎的南方,约上三五知己,围炉而坐,想想都觉得很高兴。在过瘾的同时,别忽视了隐藏在体内,随时可能会冒出来捣乱的“痛风”。
痛风是一组因嘌呤代谢紊乱及高尿酸血症所致的疾病,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,特别是饮食方式的改变,痛风的发病率明显增多,并有逐年增长的趋势。脑力劳动者及经济条件和营养良好的阶层发病较多。痛风家族发病率也较高。
半数病人有饮酒史,此病容易与关节痛相混淆,导致病人长期盲目求医服药,久治不愈,甚而引起关节畸形,或发生肾功能衰竭。此外,高脂血症、高血压病、肥胖、糖尿病、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等,常会伴发高尿酸血症和痛风。
吃火锅会令痛风发作
吃火锅时大量进食嘌呤含量高的动物内脏、骨髓、牛羊肉、海鲜、虾蟹,易导致痛风发作。也有人错误地认为只喝汤不吃肉就没事,其实,肉汤内所含的嘌呤物质比正常饮食要高出30倍,易导致体内嘌呤代谢产物尿酸升高,喝酒又易使体内乳酸堆积,抑制尿酸的排出,这就是围坐火锅前开怀畅饮的人易患痛风的主要原因。
目前临床上对本病的治疗尚缺乏病因治疗和根治措施,急性期虽可用秋水仙碱或非甾体类抗炎药控制病情,止痛效果好,但不能有效地降低血尿酸水平;慢性期用别嘌呤醇、丙磺舒、立加利仙等药物治疗,能抑制人体尿酸合成或促进尿酸排泄,从而降低血液中尿酸水平,但它的副作用大,使用的安全范围小,大部分患者不能坚持治疗。
控制饮食是治疗痛风的关键环节
痛风患者饮食中嘌呤的摄入量尽量降低。痛风的治疗就要把好饮食关,使嘌呤的摄入量尽量降低。对于急性期的患者,甚至应使食物嘌呤的摄入量接近于零,才能配合用药迅速缓解症状。一般缓解期或慢性期的患者,将嘌呤的摄入量控制在100~150毫克/天,通常就会有效预防症状的发生。
嘌呤含量高的食品包括有动物内脏、大脑、杂豆和各种肉汤、肉汁,这些是痛风患者绝对不可以选食的东西;粗粮、菠菜、花菜、蕈类、扁豆、禽畜肉类含嘌呤也在每百克75~150毫克之间,应谨慎选择;而牛奶、鸡蛋、粳米、白面、水果、蔬菜、藕粉、咖啡、可可和油类则是相对安全的食物,痛风患者可以从中适量选择。
提醒:
痛风是一种容易复发的疾病,在使用药物治疗同时,饮食起居调理对控制病情的发展有极其重要的作用。必须禁用含嘌呤极高的食品,限制蛋白质摄入量,增加碱性食物摄入量和水分的摄入,避免过度劳累、紧张、受冷、受湿、关节损伤等诱发因素,注意保暖和避寒。此外,必须定期复查血尿酸及肾功能,及时发现问题,及时治疗。只要能坚持做到这些,痛风复发机会就大大减少,即使是家庭遗传的痛风患者也同样可以过上健康人的生活。
肾茶是什么?
肾茶来源于唇形科植物肾茶的干燥地上部分。壮医药学名“棵蒙秒”,在我国有2000多年的应用历史。据傣医《贝叶经》、《档哈雅》记载,肾茶能治小便热、涩、疼痛和腰痛等泌尿系统疾病,历代医家和宫庭尊为“圣茶”。是泰国、马来西亚、印尼等东南亚国家传统药物的重要组成部分。主要含有黄酮及其苷类、酚类、酚酸类、萜类等化学成分。具有肾脏保护作用,利尿、排石、促尿酸排泄,抗氧化,抗炎,抗菌,抗肿瘤,降血糖,降压,改善微循环,免疫调节等作用。味甘、微苦,性凉。归肾经。清热祛湿,排石通淋。用于风湿痹痛,腰腿痛,石淋,热淋。广泛应用于高尿酸血症、急慢性肾炎、肾病综合征、糖尿病肾病、肾癌、膀胱炎、肾结石、尿路结石、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。
肾茶有什么特点?
1、本品为紫花肾茶,其有效成分酚类化合物>3%,而临床习用品白花肾茶酚类化合物仅1%。
2、特有成分迷迭香酸,是一种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,其降尿酸效果类似于别嘌呤醇及非布司他,但无胃肠道反应、中毒性肝炎、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、过敏等不良反应。
3、生态种植,避免有机氯农药残留。肾茶特异性害虫泡壳背网蝽,为害嫩叶和芽,在叶片表面留下大量棕色或黑色排泄物,造成肾茶失去使用价值。生态种植通过泡壳背网蝽的天敌形成生态环,有效避免有机氯农残。
4、低温烘干和辐照灭菌工艺,有效保留肾茶全成分并充分释放多糖,克服微生物指标不合格的缺点,适合于直接口服饮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