岩黄连 | 精制饮片—肝病全病程基础用药
国家医保信息业务编码:T450202210
▎产品特点
1、概述
本品选用广西东兰喀斯特地貌珍稀药材“东兰岩黄连”,主要含脱氢卡维丁(岩黄连碱)、小檗碱等77种生物碱,其中根部总生物碱含量达48.77mg/g,脱氢卡维丁含量为3.294%。具有清热解毒、消炎止痛、抗病毒、抗肿瘤及免疫调节等作用。清利湿热,散瘀消肿。用于疮疖肿毒,肝炎,肝硬化,肝癌。现代医学用于急慢性肝炎、肝硬化、肝腹水、及癌症辅助治疗。
2、来源
基原:罂粟科植物石生黄堇(Corydalis saxicola Bunting)的干燥全草。
生长环境:野生种群分布于海拔500-1300米的喀斯特地貌区,集中于悬崖峭壁、石灰岩缝隙或近垂直岩壁,依赖岩石裂隙腐殖质生长,光照充足且排水良好。
3、性状
根:呈类圆柱状或圆锥状,稍扭曲,下部有分枝,直径0.5~2cm,表面淡黄色至棕黄色,具纵皱裂纹或纵沟。
根皮:栓皮发达,易剥落,断面不整齐;似朽木状,皮部与木部界限不明显,质松。
叶:叶柄柔软。叶片多皱缩破碎,淡黄绿色,末回裂片菱形或卵形。
气味:气微,味苦涩。
4、炮制工艺
执行标准:净制、切段、干燥(《广西中药饮片炮制规范》2022年版)。
神力创新工艺:
分段处理:主根与茎叶分开加工,低温干燥(≤60℃)保留热敏性成分。
梯度干燥:初干(50℃、湿度30%)脱游离水,精干(40℃、湿度15%)去结合水。
《贵州民间药物》:“岩胡(岩黄连)性味苦、凉,主治清热解毒,利湿,止痛止血。用于火眼、翳子、痔疮出血、红痢、急性腹痛等症。”
《中华本草》:“清热解毒,利湿,止痛止血,主治肝炎、口舌糜烂、火眼、目翳、痢疾、腹泻、腹痛、痔疮出血。”
▎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
核心成分:生物碱(脱氢卡维丁、小檗碱、血根碱等)、槲皮素-3-O-β-D-半乳糖苷、β-谷甾醇、齐墩果酸、多糖等。
1、抗病毒作用
抗乙型肝炎病毒(HBV):脱氢卡维汀、二氢白屈菜红碱通过抑制HBsAg/HBeAg分泌及病毒复制,IC50值低至0.09mg/ml。阻断EV71、Zika病毒宿主结合。
2、抗炎与免疫调节作用
通过抑制NF-κB、COX-2通路降低TNF-α、IL-6等炎症因子水平,改善关节炎和过敏性鼻炎。调节Th1/Th2细胞平衡,增强T淋巴细胞功能,用于免疫性肝损伤治疗。
3、抗肿瘤作用
直接抑制癌细胞:血根碱、石生黄堇碱C通过诱导凋亡(如上调促凋亡蛋白Bax)和阻滞细胞周期(G1/S期)抑制胃癌、肝癌等。
逆转耐药性:抑制肿瘤细胞糖蛋白外排药物,增强化疗敏感性。
4、保肝及抗纤维化作用
降低ALT/AST水平,促进肝星状细胞凋亡,抑制TGF-β1信号通路,延缓肝纤维化向肝硬化进展。
清除自由基,稳定肝细胞膜,改善酒精肝和药物性肝损伤。
5、镇痛与神经保护作用
右旋四氢巴马汀通过阻断多巴胺受体和5-HT代谢,缓解神经痛和癌性疼痛。
小檗碱抑制β-淀粉样蛋白沉积,改善阿尔茨海默症。
6、降血糖与抗氧化作用
二氢血根碱激活AMPKα通路增强葡萄糖摄取,齐墩果酸抑制α-葡萄糖苷酶。
黄酮类成分清除DPPH自由基,减少脂质过氧化。
7、抗菌与抗真菌作用
总生物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、大肠杆菌等革兰氏阳性/阴性菌及红色毛癣菌有广谱抑制作用,最低抑菌浓度(MIC)为62.5μg/ml。
▎临床应用
肝病领域:岩黄连被推荐用于慢性乙型肝炎、肝纤维化的辅助治疗,尤其在病毒复制活跃期联用抗病毒药物(如恩替卡韦)可降低ALT/AST水平并延缓纤维化进展。
肿瘤领域:在《原发性肝癌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》中,岩黄连被建议作为肝癌介入治疗后的辅助用药,用于缓解化疗毒性及改善肝功能。
▎产品展示
岩黄连说明书
【品名】岩黄连
【药材基原】罂粟科植物石生黄堇Corydalis saxicola Bunting的干燥全草。
【药材产地】广西东兰
【规格】段
【装量】3g
【用法与用量】3~15g。外用适量。
【贮藏】置干燥处。
【执行标准】《广西壮族自治区中药饮片炮制规范》2022年版
【功能与主治】清利湿热,散瘀消肿。用于疮疖肿毒,肝炎,肝硬化,肝癌。
【保质期】3年
【炮制】除去杂质,净制,切段,干燥。
【性味与归经】苦,凉。归肝经。
【药品生产许可证编号】桂20170229
【生产企业】广西神力制药有限公司
【生产地址】广西玉林市福绵区石和镇石和村马路岭
【电话】0775-2898796
【咨询电话】020-80928617
【招商电话】13316084160